2006 年 09 月 10 日

【羅秀娟/馬六甲報導】社教學員楊愛玲說:“一般上,我們會覺得敬老院的老人都很可憐,但我卻覺得這一群老人很幸福。從他們的臉上,我可以感覺他們很開心,就像看見家人來探望。” 

圖:約三十位慈濟馬六甲社會教育推廣中心的學員、家人,連同志工探訪馬接峇魯敬老院的阿公阿嬤。【攝影:莊德志】

從慈濟馬六甲分會靜思堂出發,車子一路行駛入郊區,經過翠綠樹林、人工湖泊、荷花、蓮花池,朝馬接峇魯敬老院--一條慈濟志工走了十四年的路途出發。

二OO六年九月十日,約三十位慈濟馬六甲社會教育推廣中心的學員及家人,大大小小,帶著愉快的心情,踏上這趟送愛之旅。

兩旁的風景宜人,但更吸引人的,卻是志工張佛生在車上對敬老院的精彩描述。

“我們從一九九二年開始關懷敬老院裏的老人,這也是慈濟馬六甲第一個機構關懷。當初,我們為老人打掃、煮飯,不受他們歡迎,甚至有一次還被其中一位老人持掃帚守在門外擋駕;因為他們還不信任我們,擔心我們會騙走他們的錢。”

“敬老院的廁所又黑又髒,一位師姊就建議戴著墨鏡清洗,這樣就看不見骯髒了。”

“由於老人年紀大了,大小便失禁,因此,排泄物都粘在褲子及床單上,但志工不嫌髒,每星期都來為老人們清洗。”

從當初的排斥、不信任,至後來親如家人般的互動、阿公阿嬤捐款行善、在敬老院做環保、一些無依無靠的老人甚至把後事交托慈濟……十四年來的真心關懷,牽起許多感人的故事,同時也形成愛的循環。

只是聽聞,當然還不夠,學員抵達現場,做愛的見證。從環境巡禮、與阿公阿嬤打招呼和話家常、為他們唱歌、跳舞……也許,歡樂很短暫,但當下卻看到阿公阿嬤臉上掛滿笑容。

“慈濟師兄姊說我功德無量,其實他們是口說好話。”每月省下零用錢捐款給慈濟的王水漢阿公謙虛地說道。

一向樂觀的鍾娘坤阿公開心地與志工共舞,還發揮他的語言天份,開口唱起各種方言歌曲,讓首次見到他的社教學員們驚嘆不已。 

“一般上,我們會覺得敬老院的老人都很可憐,但我卻覺得這一群老人很幸福;因為,他們有慈濟志工的照顧、帶給他們歡樂。從他們的臉上,我可以感覺他們很開心,就像看見家人來探望。”

楊愛玲表示將會再次把握機會參加類似的活動,由於她的孩子較少接觸老人,因此不敢接近他們。她希望可以藉著探訪活動,改變孩子的觀念,學習感恩。

烹飪班學員林秋霞帶著孩子一起去探望老人,也希望能啟發孩子的愛心,學會尊敬老人家。十二歲的孩子賴健霖覺得敬老院的老人很孤單寂寞,看了這一幕,他也承諾將來不會把媽媽送到敬老院。

證嚴上人說,我們要體會苦,才會去珍惜目前所擁有的一切,因此,社教安排此趟送愛之旅,讓學員關懷老人,甚至讓孩子一起參與,啟發他們的孝心。

“這些老人家年輕時都對社會有貢獻,所以我們要感恩他們的付出,關懷他們。希望這一趟送愛之旅能開啟學員的另一視野,大家共同付出愛心,加入慈濟大愛的行列。”社教志工張佛生這麼表示。

 


 
王水漢阿公每月省下零用錢,捐作善款,付出一份力量,幫助有需要的人。【攝影:羅秀娟】
 
社教手語班的學員呈獻手語,阿嬤歡喜得合不攏嘴。【攝影:羅秀娟】

 

 
眼見阿嬤的指甲長了,志工二話不說,趕緊為阿嬤修剪。【攝影:莊德志】
 
鍾娘坤阿公(右)開心地與社教學員及志工一起跳舞。【攝影:何星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