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年 12 月 10-12 日

【戴慈悊/吉隆坡報導】吉隆坡社教中心舉辦的兒童假期營,除了有豐富的課程內容,另也安排讓家長相互分享與交流;雖然是孩子來學習人文課,父母也體會良多。

圖:大愛媽媽跟小朋友分享口足畫家謝坤山先生的故事。【攝影:林思典】

二OO九年十二月十日至十二日,吉隆坡慈濟大學社會教育推廣中心(簡稱:社教中心)舉辦兒童假期營,內容豐富:有茶道、花道、手語、烹飪、紙粘土DIY等,公開給七歲至十二歲的孩子前來學習。這些課程對孩子而言是有趣的,他們常常興致勃勃地主動表達要發言,而且每一堂課都有志工從旁協助,引導孩子們學習做個懂事的小紳士、小淑女;回家後,他們都會和父母分享上課點滴。

十二月十日上課的第一天,六十一位孩子被分成知足組和感恩組,大家先學習充滿朝氣的手語《地球的孩子》,為假期營掀開序幕。再經過相見歡活動後,大家變得熱絡起來,再與隊輔媽媽一起留下“永恆的記憶”。

三天的課程中,茶道課讓孩子們特別興奮,因為要他們親自動手泡茶,而且是一個接著一個步驟,要求絕不馬虎,讓好動的孩子也緩緩靜下心來學習。

◎ 送給孩子一輪明月

父母親的相處與孩子心智健康的成長密不可分,夫妻間的相處要適當地退一步,平時多分享與關懷。課程除了讓孩子學習,課程也特別安排父母互相分享與交流的環節。

其中《送給孩子一輪明月》這部影片是台灣板橋地院觀護人盧蘇偉的自白,述說自己坎坷的學習生涯。他曾是學習障礙者,多次的重考與挫折曾讓他心灰意冷,是父母和老師的愛與支持讓他走出沮喪,奔向自己的一片藍天。

家長們非常肯定影片中的父親教育孩子的智慧、愛心、耐心及肯定,而父母也需要學習自己的情緒管理,讓親子關系更為親密,善解和包容。

一位父親鄭金健先生透露,教育是一條漫長的路,父母的期許和孩子的落實往往會有落差,但只要孩子有進步,並持有學習的熱忱,父母應給予孩子機會。

另一位媽媽伍美芳女士則說,在目前充滿壓力的學習環境下,父母必須扮演引導的角色,讓孩子認清事實和自己選擇的方向,而不是讓孩子做完所有的決定,因為可能孩子會選擇逃避現實。

擁有兩名孩子的志工梁美玉認為,教導必須德育並重。父母應該耐心陪伴並鼓勵面臨考驗的孩子,還要用感恩心對待和努力發掘孩子的優點。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有其價值。

“學習路上,不要害怕孩子輸在起跑點,因為值得我們學習體驗的人生實在太多了。”有個七歲孩子的劉美燕認為,教育除了硬體設備,心智的培養如智力、勇氣、善良、信心、人格及愛心等更為重要,讓孩子不會過度被保護、被寵。

張麗薇育有四個女兒,今帶兩個小女兒來上課,希望可以提升孩子的人文品德,禮貌和禮儀,她很高興慈濟提供了這樣的一個空間,讓孩子在假期裡充實自己。

◎ 美麗的回憶

十二月十二日是圓緣時刻,孩子們和父母特別高興,尤其在回顧的那一刻,歡笑聲傳遍一室。當孩子們呈現手語表演時,父母親專注的眼神、孩子緩緩柔柔的手語,當下氛圍溫馨不可言喻。

接著,孩子們將這幾天學習的作品親自送給父母。它們有插花的小禮籃、手製卡、小蛋糕、壽司手卷等等,孩子們還親自喂食給父母,彼此間的真心擁抱,將剎那化為永恆美麗的記憶。

在課程結束前,知足組的孩子戴慧敏和感恩組的孩子吳俊欣分別上台分享。他們說,能夠來到這裡學習,除了很開心,還是很開心!能夠讓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這不正是最大的幸福嗎?

 


 
活潑好動的孩子們親手學習泡茶。【攝影:林思典】
 
大愛媽媽帶動手語團康。【攝影:游永濟】

 
 
吉隆坡社教中心舉辦兒童假期營,孩子們親自送上這幾天學習的作品給父母,還親自給父母喂食。【攝影:林思典】
 
慈濟志工引導小朋友製作壽司手卷。【攝影:邱美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