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金香/吉隆坡報導】二OO六年六月十八日,慈濟吉隆坡社會教育推廣中心二OO六年第一學期結業典禮上,社推老師、隨班志工和學員們紛紛粉墨登場,把曾經發生在各教室裏的溫馨小故事再次演繹出來。
圖:志工陳愛芬是阿公的小老師,專門在阿公身旁指點、督促。【攝影:郭思慧】
|
◎ 愛心如意卷
家庭主婦蕭素珊的先生是台灣人,常常往返台北、吉隆坡兩地。
那天,蕭素珊的先生又要回台灣了,貼心的妻子想做些糕點讓先生在途中享用。於是,在吉隆坡社推中心上烹飪班的她,便想做剛學會的一道甜品——如意卷。
她興致勃勃地準備材料,然而,臨時卻採購不到主要的材料——糕粉。眼看如意卷做不成了,情急之下,她打電話向烹飪班老師之一,顏榮來老師求救。
儘管已是夜晚十點鐘了,但顏榮來體念她的一片愛心,到處去尋找糕粉,並親自送到蕭素珊的家裏。
在連夜趕工製作如意卷的當兒,擀出來的水皮老是出疵漏;越急越做不好,她突然想起這道糕點的導師盧蘊卿的話:“做手工時心一定要靜下來,才可以把糕點做好!”
這番話提醒了她,也讓她沉澱心情。忙到淩晨三點,一塊塊散發香甜味的如意卷終於成功出爐咯!
第二天,看著丈夫歡歡喜喜的拎著如意卷出門,蕭素珊心裏充滿了感激和感恩。於是,她特地將如意卷帶到社推中心,請老師和同學一起享用。
小小的如意卷讓蕭素珊品嘗到愛與感恩。她終於體會到在慈濟的社推中心上課,不僅可以學習到少油少糖少鹽的心素食儀,更可以感受到無私的關懷和滿滿的溫情。
◎ 一個老師一個學生(茶道班)
那一天,吉隆坡市區突然下起傾盆大雨。狂風暴雨令市區內的交通幾乎癱瘓。路上,行人、汽車皆寸步難行。
社推茶道老師許玉蓮來到中心,課室空蕩蕩地,只有一個學生和一個隨班志工在裏面。
這堂課還能上嗎?是否會取消呢?
學生和志工都以為老師會宣佈停課。然而,時間一到,許老師卻如以往般,照常上課。
縱使只是一個學生,老師也不願放棄教學的機會,用心講課;學生深受感動,也認真地學習。
儘管室外風大雨大,室內卻茶香裊裊。老師的這份認真也感動了其他沒有來上課的學生,從此,學生們格外珍惜上課的時光。
◎ 小小禮盒充滿愛
李媽媽聽說社推中心有POP藝術課程,對手工和美術深感興趣的她很想來學,但卻擔心年齡太大而不敢報名。
正在讀大學的女兒李婉寧知道媽媽的心願后,便願意代替媽媽來上POP藝術課程。每每上完課後回到家裏,她就將學到的再教媽媽。
每一次,女兒來上課,李媽媽必定陪伴前來,坐在外廳看書。女兒下課了,兩母女又相偕回家;偶爾,爸爸也會來陪伴他們一起回去。
那天,李媽媽聽女兒說起社推中心將有結業典禮,她便嘗試將女兒那裏間接學來的POP藝術手工,做一個個精巧的小禮盒,裏面裝了一些糖果、巧克力;盒子外面又點綴兩朵紙扎的蓮蓬,小巧玲瓏,可愛極了!
為了與學員們結個善緣,也為了回報能學到POP藝術的感恩之情,李媽媽連夜趕做數十個小禮盒送到社推中心。大家捧著小小禮盒,個個倍感珍惜,只因這小小禮盒充滿了女兒的孝心和媽媽的愛心。
◎ 我有一個小老師(書法班)
“在書法班,我是最特別的一個學員,因為,我有一個小老師專門服侍我!”
已是阿公級的謝漢松最愛書法課。然而,回想當初,他學寫大字時,總是信心不足,覺得自己越寫越糟,進步不大,便想放棄。
書法老師陳韻森知道後,不但鼓勵他繼續學下去,同時,也特地請當隨班志工的妹妹陳愛芬做阿公的小老師,專門在阿公身旁指點、督促。
漸漸地,在小老師一對一的細心陪伴、用心指點下,阿公果然進步神速,不但可以掌握到書法的技巧,更從學習中領悟到“心要定、心要靜、放下皆自在”的人生哲理。
而書法班師生相處融洽,宛如一家人的情誼,更讓阿公願意在書法班一直學習下去,不捨離開……
◎ 不是結束而是開始
嘩!原來在社推中心上課,還有這麼多感人的故事啊!
二OO六年六月十八日,慈濟吉隆坡社會教育推廣中心二OO六年第一學期結業典禮上,社推老師、隨班志工和學員們紛紛粉墨登場,把曾經發生在各教室裏的溫馨小故事再次演繹出來。
現場約一百二十名觀眾莫不為真人真事的真情所感動。尤其是第一次來參觀社推中心的大德們,都驚訝來社推中心原來不只是上上課、學學東西而已,更可以在這裡尋找到久已遺忘的愛、感恩和尊重。
誠如一位林先生所言:“這裡的課程都很好,有時間一定要來學!”
趁著難得的結業典禮,書法、POP藝術、陶藝、中國街、彩墨畫、烹飪班的學員也在社推中心展示他們的作品。
對結業的學員們來說,今天的結業並非課程的結束,而是學習的開始。就像社推中心主任陳志偉勉勵學員們所說的:“透過老師、透過環境、透過志工。讓忙忙碌碌的心靈得以放鬆、得到成長,也期待自己在不斷的學習中淨化自己啟發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