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 12 月 19 日

【賴華英、郭子君/雪隆報導】慈濟社教中心的陶藝班,讓一群上班族透過手捏或拉胚陶藝,得以沉澱心情,從中找到生活的情趣。十二月十八日至十九日,陶藝班師生齊齊展出自己獨一無二的作品,與大家分享他們學陶的喜悅與樂趣。 

圖:老師(右一)及學員(右二)向慈濟志工講解陶藝作品的製作過程。【攝影: 楊柳新】

 


二O一O年十二月十八日至十九日,早上十時至晚上七時,吉隆坡和巴生慈濟社會教育推廣中心(簡稱社教中心)﹑巴生濱華獨中及自然陶藝中心的陶藝班授課老師與學生合作舉辦第一次“陶綻”師生展,與大家分享他們學陶的喜悅與樂趣。

 

這次的“陶綻”師生展,由謝白鳳老師和劉育瑞老師帶領學員們一起籌備;他們花了一個半月的時間,召開三次會議,從設計宣傳單到場地布置,導覽及工作人員都是由老師和學員一起來承擔。

展出作品分為非賣品與義賣品兩組,義賣品所得悉數捐給吉隆坡靜思堂建設基金。

這次展覽之所以取名為“陶綻”,是希望陶瓷藝術將來能像盛開的花朵一樣,時時刻刻在馬來西亞這塊炎熱的土地上綻放。現場除了作品展覽,也可觀賞陶藝示範及體驗手捏陶藝。

◎ 獨一無二的生命力

從二OO五年開始,吉隆坡社教中心正式啟用,為社會大眾提供終生學習的機會。陶藝班是社教中心多種科目的其中一項,可讓一群愛好者透過手捏或拉胚陶藝,得以沉澱心情,找到生活的情趣。學員們從對陶藝一無所知的門外漢,變成了入門者;從泥土到成品,其過程就是心的展現,每一件作品更具有獨一無二的生命力。

當然,這除了歸功於充滿人文氣息的境教外,老師的付出和用心,讓學員克服了很多困難,並且不斷成長進步,也是功不可沒。學習陶藝的道路是很漫長、也是學無止境,最重要是抓著最基礎的方法,如:觸摸陶土,了解陶土的性質。

一路走來,學習的旅途上,有歡笑,有挫折,有時也會寂寞,甚至萌起退縮的念頭。但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鍛煉集中精神、放鬆緊張的心情,豐富我們的想象力。完成作品後讓人賞心悅目,也是一件令人喜悅的事。

社教中心的陶藝班能夠走到今天,需要更多的“堅持”。感恩學員珍惜所擁有的學習機會,感恩有同學的陪伴,有老師的付出,及展示成果的平台。

希望這次的“陶綻”師生展,讓大家一起來認識陶藝創作。當然更希望有更多人能成為愛好陶藝的一分子,一起來感受學習的喜悅。 

 


 
 
參觀者歡喜地體驗手拉胚,學員則從旁引導如何應用轆轤。【攝影: 楊柳新】
 
學員帶著參訪者欣賞所展出的陶藝作品,並講解每個作品背後的故事。【攝影: 楊柳新】